1#
聪明与智慧区别在哪?举一个形象的例子:大家都知道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吧,狼靠聪明让东郭先生把它藏进装书的袋子中,躲过猎人的追杀,但又死于农夫的智慧之下。

    还有,现实生活中,在会议上,聪明人往往愿意争先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,显示自己才华,想让领导看到他是最有能力的。
智慧的人往往都是在最后发表意见,将聪明人的见解和意见做了补充或修正,他的意见和建议最完善往往被采用。

再比如皇帝要在众皇子中立太子,准备将来接替自己帝位;有志于争太子的皇子们,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,在日常众人面前尽显自己聪明才智,证明自己行。结果被暗害的都是那些公认才华横溢聪明皇子。害人的皇子也会被惩罚与皇位失之交臂。而,那些好像对皇位不感兴趣,表面看来不思进取,不会成为被害的目标,会有幸在太子争夺战中幸存下来保全自己,他反而成为皇位继承人。这是不争之争,以退为进的智慧。

三国的杨修不可谓不聪明,然聪明反被聪明误,他属于聪明而无大智慧之人,最后招致杀身之祸;司马懿属于智慧之人,他的智慧在于隐

聪明人往往不甘落后一往直前,不肯退步;智慧的人,当进则进,当退则退,以退为进。

诸葛亮的智慧,在于以退为进,隐居反而求得三顾茅庐。自荐和他荐的重视度是不一样的。他荐更容易得到重视。

所以大智若愚,有大智慧之人,往往在装傻。聪明之人往往反被聪明误。智慧人会隐,含而不显,不露锋芒。聪明人好展现才华,锋芒毕露,以此来证明自己赢得别人认可!
智慧与聪明是一个隐一个露。是一对阴阳关系,就像八字中的正偏印关系一样,都代表才智、学识、知识这一类事物,正印代表智慧,偏印代表聪明、精明。正印能忍辱负重,宽以待人,以吃亏付出为其本色,偏印聪明以精明工于算计、心计为实质。正印克己宽人,偏印克人宽己。正印的智慧在于以德待人,自己可以吃亏,赢得人心;偏印的聪明在于怎样让自己获得别人吃亏,赢得利益。
智慧的人虽然失去利益但赢得人心,得人心者得天下。聪明人得利益的同时往往失掉人心。失掉人心,也就难有大造就。
在现实生活中,不愿意吃亏的是聪明人,而愿意"吃亏"的是智者。


  聪明人与别人过事总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,而智者则更多看重的是长远益。聪明人计较眼前的得失,不想吃亏,觉得一旦吃亏了,怕让别人笑话,注重面子,看不到吃亏背后的拥有;智慧的人,以失为得,看破得失,不在乎眼前的得失,结果赢得认可!


  聪明人怕错过时机,喜欢把握机会,总是不断地出手;而智者知道什麽时候该放手。所以拿得起来的是聪明人,放得下的是智者。


  聪明人喜欢处处呈强,超人一筹;而智者则喜欢更多示弱,含而不露。因为他知道示弱不仅是一种智慧,亦是一种的力量。智者常常是那种以出世的心态,做入世的事情的人。


  聪明人总喜欢把自己闪光的一面展现出来,也就是所谓的脱颖而出。比如在一个聚会里聪明人嘴忙,往往侃侃而谈,因此是茶壶;而智者耳忙,注意聆听别人,因此是茶杯。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。


  聪明人常常因为左右逢源而显得热闹,而智者往往因为甘于淡泊而显得冷清。前者赚来的是一时的人缘,而后者更能长久的赢得人心。 ­


  聪明能带来财富和权利,智慧能带来快乐。因此聪明人往往有更多技能,而现实中这些技能只要机缘巧合,就能转化为财富和权利;但是财富和权利与快乐很多时候不能成正比,因为快乐来自人心。因此求才求聪明容易;求脱离烦恼,非修智慧不可。


  郑板桥说“聪明难,糊涂更难”。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“糊涂”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,就是难得智慧。可见智慧有多难。板桥之难得糊涂,不是真糊涂,是装糊涂。

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,而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。小聪明和大智慧绝对是两个境界。

聪明多数得益于遗传,而智慧更多靠修炼。聪明靠耳朵,靠眼睛,所谓耳聪目明;而智慧靠心,所谓慧由心生。 ­


聪明有多种,智慧也有多种,某人在某一方面有聪明或者智慧,有可能在另一方面就不具备聪明和智慧。  
有的人在处理外界人事物上有聪明、智慧,但是在家庭问题处理上就显得很愚笨。有的人在仕途上具有才智,而在做生意上却毫无经商头脑。所以聪明智慧不能体现所有人事物上都具备,大多只能体现在某一方面上。

有大智慧的人是圣人,但不是完人。自古至今,只有圣人出现,没有完人出世。所以我们明了智慧与聪明同时,可以不断追求聪明才智,但不能苛求做完人。
具有大智慧的圣人尚且不完美,为何苛求自己或别人那么完美?懂得这世间任何事物都不会存在完美,何尝不是一种智慧?